你的位置:首页 > 藏趣轶闻 > 正文

紫砂往事||壶之殇

紫砂壶艺术网 时间:2020/7/1 20:34:02 【字号 】 【关闭

位于太湖西岸的宜兴市之所以闻名海内外,除了经济发达自然条件优越之外,还有其他几个重要的特点。

首先,宜兴曾出过很多高学历人才,走出了三十位两院院士、近万名专家教授;故而,宜兴有院士之乡、教授之乡和博士之乡之称。

徐悲鸿

其次,宜兴的文化氛围浓郁,从事艺术创作者更是名家辈出,甚至,有些人还到达了艺术圈金字塔的顶端;如,美术教育家徐悲鸿、吴冠中,他们都是宜兴人。

范伟群作品

再则,宜兴还是国内陶瓷产业重点地区,有陶的古都之美誉,简称“陶都”。

在宜兴陶瓷产业中,均陶、美彩陶、 精陶、 青瓷和紫砂陶占据了主要地位,被人们称之为宜兴陶业的“五朵金花”,其中,紫砂陶因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,成为了五朵金花里的佼佼者,已发展到宜兴因紫砂陶而更闻名于世的地步。

不过,因历史的原因,在紫砂陶诞生至今的几百年时间里,曾出现过几次停滞不前的情况;如,上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发生的战争,几乎使整个行业瘫痪,从业者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,好多做壶人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改行或歇业。后又因其他原因,紫砂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;故而,在上世纪中后期之前,紫砂业并不被人们看好,生产紫砂器的单位,也成了宜兴各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“备胎”。

正因为这些原因,业内曾有过说起来挺心酸的理念:做壶难挣钱,养家不容易。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理念,才导致八十年代后期,紫砂业崛起后很多人拼命挣钱的局面;一些从业者仿佛要把之前所失去的,或是应该得到却没能得到的全都补回来一样;这是穷怕了的缘故。这种非良性的心态,致使紫砂行业在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乱象丛生。

多年前,笔者随好友吴勇去河北参加一次围绕紫砂艺术的交流活动,同去的还有桑黎兵等在业内声望较高的陶艺家。当时,活动的地点安排在保定,过程中,有给藏家“掌眼”的环节,也就是帮紫砂壶玩家看看壶的优劣。

我接待的是一对中年夫妻,他们带来的“宝贝”是业内称之为“一眼货”的紫砂壶。什么叫“一眼货”呢,就是一眼可以断定品质的壶,而且,断定的结果通常是藏家不想要的。

我看着花了心血养过的壶,心中五味杂陈,我很想告诉那对夫妻这种地摊货不值得养,它们的价值和吃饭的碗一样,花心血去养一只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。

我没有直接说出来,因为,夫妻两期待的眼神就像刀子一样,不仅抑制住了我说出真相的冲动,还扎得我的心生疼;我怕说出来,反弹回去的伤害会让他们对宜兴紫砂,甚至是对宜兴人的看法有了根本的改变,而且,这种改变不是美好的。

我错开话题问壶的来源,不出所料,被他们视作宝贝的壶是从某茶博会上在宜兴人手中买的;在得到壶的同时,他们也得到了壶贩子天花乱坠的吹嘘。

暗忖良久,我对夫妻两婉转地说,玩壶嘛,重在开心,你觉得玩得舒适就好,至于其他的就不那么重要了。

也不知他们听明白我话中的意思没有,但从他们离开时脸上显露出的些许失落的表神情来看,似乎已经说明了一切。我宁愿相信他们已经听明白了,并在以后收藏紫砂壶时不会再被人忽悠。

宜兴,一座文化氛围浓厚,走错道都能碰到艺术家的城市,却存在着为数不少昧着良心敛财的老鼠屎;他们不仅不维护东方艺术花园里堪称瑰宝的“紫砂艺术”这朵奇葩,还为了利益抹黑之,使之成为一部分人印象中不好的事物;这不得不说是业界之痛,紫砂壶之殇。

好在也有人在走坚持以艺德为根本的发展道路,如我熟悉的范家壶艺传承人范伟群大师;获得七次手工制陶大赛一等奖的高级工艺师卢伟强;坚持以诚信为本的范荣等人;这类人占到整个行业的大多数。

范伟群

范荣(问砂)

卢伟强

正因为如此,我才感到欣慰,也觉得紫砂业还有阳光灿烂的前景,前提是业内有良知的艺人要越来越多,而能坏了一锅粥的老鼠屎就此销声匿迹。

我不是紫砂圈内人,但我出生成长在紫砂故里这片热土上,我热爱家乡,也喜爱紫砂文化;所以,我要说,愿阳光能驱散一些人心头的黑暗;愿良知能主导人的行为;愿曾经伤害过这个行业的人能悬崖勒马;愿紫砂艺术不成为泡沫经济;愿这个行业能得到长久发展。

(编辑:紫砂壶一号 来源:范伟群)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,如果侵犯你的权益,请发邮件:2608356283@qq.com告知小编,将尽快做出处理。
相关新闻
·紫砂往事||壶之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