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位置:首页 > 业界观察 > 正文

紫砂壶的“黄埔军校”宜兴紫砂工艺厂

紫砂壶艺术网 时间:2017/1/17 10:28:35 【字号 】 【关闭

悠悠的蠡河湖畔,有一处古色古香的建筑群,与蜀山遥遥相望。它见证了当代紫砂发展的兴衰起伏;见证了一代代紫砂人对手工艺的坚守传承;见证了宜兴紫砂在中国陶瓷史上的荣耀与辉煌。它就是被称作紫砂界的“黄埔军校”、“大师摇篮”的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。

宜兴紫砂陶,始于北宋,兴盛于明清,鼎盛于当代。新中国成立之后,万象更新,百废待兴。1954年,在党和政府的组织引导下,由任淦庭、吴云根、裴石民、王寅春、朱可心、顾景舟、蒋蓉七大老艺人集中当时民间制壶和陶刻的紫砂艺人,将散落在民间的紫砂小作坊如珍珠串线般组建了陶业生产合作社。

1958年,宜兴紫砂迎来新的发展机遇,国营宜兴合新陶瓷厂和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合办并办公,厂名正式定为“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”。从1954年以来,历经60年的薪火相传,培养了大批紫砂国大师、省大师、省名人和高级工艺美术师,创作制作的紫砂精品更是层出不穷,可谓几百年来紫砂最辉煌的时期。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被誉为“艺术的殿堂,人才的摇篮。”

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工业化的发展,使得一些紫砂艺人过度看重“量”,而不注重“质”,文化意识和创新能力薄弱。徐建荣厂长在谈话中讲到,要想把紫砂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,首先要重视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教育,提高紫砂工艺人的手工技艺,提升自身文化修养,要倡导工匠精神,要时刻铭记“责任”二字。其次,徐建荣厂长指出现今紫砂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话题,就是如何在不失传统的基础上,更好地融入时代元素,让紫砂作品富有思想与灵魂。最后,徐建荣厂长强调,紫砂文化的传承与宣传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,要利用现今丰富多样的媒介进入世界,在与国外的文化交流过程中要尤其注重文化、生活习惯、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差异,这样更有助于本土紫砂文化的对外宣传。

(编辑:紫砂壶一号 来源:紫砂壶艺术网)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,如果侵犯你的权益,请发邮件:2608356283@qq.com告知小编,将尽快做出处理。